收入3年翻4倍,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是怎么炼成的? | 经济生活网-九游官网入口

(中创新航)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而在这个赛道中,动力电池占据绝对的c位。中创新航作为动力电池领先头部企业,充分享受了这一波量价提升带来的估值增长。

此前,中创新航曾实施多轮融资,引入包括红杉资本、华平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多家明星机构,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到此次港股ipo将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且获得天齐锂业、小鹏汽车、大族激光、精测电子等15家上下游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可以看出,中创新航基石投资者几乎囊括了整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创新航的基石投资者中,既有上游供应商,提供包括锂精矿、镍钴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电解铜箔和锂电设备,又有下游客户小鹏汽车,不仅证明了中创新航和产业链九游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也足见公司的投资价值。

那么,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中创新航逆袭的秘诀是什么?产业链上下游凭什么认可中创新航?展望twh时代,中创新航的看点和价值在哪里?

踏准行业节奏的逆袭

回溯全球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国一直是“后来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局生变,如今,无论是在市场化进展、供应链完整度,还是在技术及产品创新、企业规模体量及增速等各个维度,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都实现了绝对领跑。

数据显示,2022年1-7月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排名中,中国企业就占据了6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这6家企业占据了全球装机量57.6%的市场份额。

这其中,即将登陆港股的中创新航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其踏准节奏成功转型的逆袭史堪称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弯道超车的缩影。

2009年1月,国家四部委启动“十城千辆”工程,一个月后史无前例的补贴政策公布,大力推广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拉开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幕。彼时,包括中创新航在内,国内诸多电池厂商都确定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发展方向,大力拓展商用车市场,其也逐步成长为动力电池龙头。

所以在政策扶持下,很长一段时间里,磷酸铁锂都是国内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而在国外,以特斯拉为首的乘用车车企则主要采用三元电池。

需要注意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是动力电池的两种主要技术路线,两者相比而言,前者的特点是磷酸铁锂化学机构相对更稳定、原材料成本低,循环寿命也更长,但有一个关键缺点,能量密度低,续航低。后者则恰好相反,成本高、安全性稍差,但最大优势是能量密度大,续航时间长。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分别都有更加适用的车型,预期两个技术路线后续都会迎来蓬勃发展。

时间来到2015年,中国已经赶超英美,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但由于国内三元电池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暂时落后于韩系厂商。于是,国内政策风向突变,2015年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俗称“白名单”,且明确补贴和白名单挂钩,后首次将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纳入考核标准。新政策下,三元电池显然更能享受政策优惠,磷酸铁锂则受到冷落,主攻磷酸铁锂的中创新航情势也急转直下。

在这样的政策“机遇”和倒逼下,国内电池厂商纷纷从磷酸铁锂向三元锂转型,技术攻关的同时进行产能扩张。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的33.11万辆快速增加至2018年的125.6万辆,及至2021年的330万辆,国内电池厂商迅速攻城略地,动力电池装机量从2015年的16.5gwh增加至2021年的140gwh。几年时间下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不仅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甚至在多方面实现赶超。

复盘中创新航的转型和崛起,除了下游赋予的广阔市场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关键时刻找准转型方向和战略并一以贯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公司董事长刘静瑜的操盘。

刘静瑜曾历任天马微电子股份公司和集团ceo等职务,曾在“缺芯少屏”的年代带领天马代表中国打破日韩垄断,为中国面板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做出贡献。2018年7月,刘静瑜再次临危受命,出任中创新航董事长。

掌舵中创新航后,刘静瑜在一个月内快速完成公司战略重整,一方面将中创新航改制成为一家股权多元化、高度市场化、管理层自主经营并享有股权激励的股份制企业,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对行业和市场的洞悉,对市场、客户和产品进行战略调整:在刘静瑜带领下,中创新航从磷酸铁锂为主转向三元锂以及磷酸铁锂共同发展,行业内率先推出了高压三元电池技术并将其作为主要产品;同时,站在全球市场,踏准下游发展趋势,2018年聚焦乘用车,2019年重启商用车,2020年的再发力乘用车、储能等市场;在客户拓展上则做减法,一年主攻一个关键客户……

战略调整效果明显,2019年-2021年,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产品销量从1.62gwh增长至9.31gwh,年复合增长率为139.7%;同期,公司收入也从17.34亿元增长至68.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8.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创新航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为11.38gwh,市占率达到7.02%。

(中创新航收入变动情况,单位:亿元,来源:wind)

排名上,2019年,中创新航装机量排名重回前十,单月最高排名第四;2020年起,中创新航装机量排名稳居国内前三,跻身全球前十榜单;2021年,中创新航全球top10企业增速第一,排名全球第七;2022年上半年,排名升至全球第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让中创新航“重生”的“创始人”,刘静瑜不仅仅是再造公司本身,其甚至在颠覆行业格局,重塑整个行业生态。近几年,刘静瑜在各级政府会见、行业会议等场合均不遗余力的倡议全产业“分享共生”“同心同行”“共创共赢”“携手奋进”,倡导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共生共赢”的行业新生态。

对极致技术的追求

在中国新能源行业崛起的过程中,技术一直是最重要的赛场。而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能够弯道超车,恰恰得益于国内电池厂商近些年在技术上的不断迭代和创新。中创新航作为其中转型成功的代表,亦然。

中创新航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刻进基因里。早在2014年,中创新航就实现了长寿命、高安全的锰铁锂三元复合电池量产交付。刘静瑜上任后,更是将技术研发提到极高位置,在其治下,公司在电池材料、结构、工艺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多次引领行业发展。

(中创新航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举例而言,2018年,中创新航推出全球领先高安全三元锂电池高电压技术及产品,其是行业内第一家将中镍5系产品能量密度提升到与高镍8系产品相当水平的厂家,并率先采用高电压5系产品实现600km续航,并且产品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可以说,三元高电压这一技术和产品引领了三元技术发展方向。

2019年,公司又推出全球首创全极耳叠片技术及产品,该产品超薄壳体、无齿超声焊、箔材熔焊、全极耳折弯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实现了高安全、高功率、高可靠性,目前已搭载多家主要客户的主流车型,在方型电芯体积利用率达到行业第一。

2022年,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中创新航表示,其即将推出350wh/kg高镍多元电池、4c快充电池和高锰铁锂电池,以及400wh/kg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新体系电池。

以多项首创的技术和产品惊艳全球后,中创新航还在下一代电池及前沿技术领域保持持续研发与创新,尤其是在无钴化、高锰化、高压化、固态化四条技术路线上引领行业发展。

而多项全球第一背后,是公司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2022q1,中创新航维持了大额的研发投入,公司现在拥有超过2900名研发人员的研发团队,为公司持续技术实力提升的不竭动力。

研发实力铸就产品力,如今的中创新航已经成为全球唯二拥有磷酸铁锂及三元电池可为主机厂提供全系车型配套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创新航已覆盖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瑞驰、东风小康等主要的主机厂商,更是奔驰smart的动力电池主供。且据市场消息,蔚来将采用中创新航三元one-stop电池方案。

车企为什么都选择中创新航?除了技术锻造的产品力,经济性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的成本大头,占到新能源车总成本的40%左右。随着上游原材料碳酸锂暴涨后,动力电池跟随大涨,电池成本成为车企难以承受之重,车企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电池供应商成为趋势。

作为以产品竞争力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中创新航坚持能量与资源、能量与安全的极致平衡,通过极简制造、极限制造、智能制造三大抓手提高生产效率,显著地降本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创新航此次港股ipo获得不少产业链上公司捧场,包括天齐锂业、精测电子、盛屯矿业、中伟股份,小鹏汽车、大族激光、诺德股份、兴发集团、vivo(维沃移动)等15家公司现身中创新航的基石投资者名单,认购占比达47.07%。这昭示着,公司发展前景和价值同时获得了行业及市场机构的认可。

加码产能迎战twh时代

全球零碳浪潮下,动力电池作为能源和交通两大领域的刚需,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frost&sulliva预计,2021-2026年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计从620.1万辆增长至2287.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24.3%。

动力电池受益于新能源车的增长,需求将维持高位。frost&sulliva预测,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在2022年-2026年间以3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1386.7gwh。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762.0gwh,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34.9%。

市场广阔,水大鱼多。面向twh时代,除了技术的比拼外,更多还在产能的pk。以中创新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加码产能,抢占下一个时代。

基于新能源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中创新航踏准市场节奏快速拓展产业布局,建立了规模化的运营体系,逐步扩大市场规模。2019年,其有效产能约3.0gwh,2021年已达到11.9gwh,预计2023年将达到约90gwh。

而动力电池是一个自带降价属性的品类,产能规模越大、成本越容易降低。这意味着随着公司产能不断提升,中航新能具备高度可预见的利润率提升空间。

以中创新航此前三年数据来看,单位制费成本、单位直接劳工成本从2019年的0.15元/wh、0.05元/wh下降至2021年的0.07元/wh、0.02元/wh;销售费用占比、管理费用占比则从2019年的3.0%、10.2%下降至2021年的2.4%、6.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车企竞争的加剧、车型增多,为控制成本、增加议价权,造车新势力们多元化的电池采购已成为常态。比如,有消息显示,蔚来的新品牌“阿尔卑斯”已经施行了开放的动力电池采购策略,与包括中创新航在内的厂商确定了电池供应合作。

头部车企是动力电池厂商的主要客户群,拿到这些车企的订单,将对电池厂商市场份额产生明显影响,比如中创新航在与广汽埃安、小鹏合作之后,其市占率迅速提升。

换句话说,技术和产能优势叠加,一旦形成壁垒,马太效应异常显著。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未定,中创新航还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中创新航也已搭建完备的储能产品布局,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19年到2021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从1.8亿元增长至4.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57%。

另外,据市场消息,中创新航香港ipo的价格定为38港元/股,结合市场情况了解到,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存在多次递表情况,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市场普遍都很审慎,因此也就导致了上市之后股价走势比较一般,就算是龙头企业也不能幸免。

中创新航在本年度港股属于集资额前三大新股,况且当前受多重国内及国际重大不利事件的影响,全球股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投资者避险情绪大幅升高,以这样的实况下,能取得如此高额的集资成绩,本身也证明了中创新航自身质地的优秀和全球投资人的热烈支持。

中创新航虽低位定价,但超高的机构持股比例,能够很大程度上稳定股价,平缓首日波动,降低因大市欠佳而对其股价造成的负面冲击。公司本身以及众多投资中创的基石投资人、机构投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坚持行稳致远,下限定价也是公司不看重估值高低而看重长远的一种体现,也给了投资者更厚的安全边际。这种定价策略也会在长期的维度持续带给投资者更加丰厚的回报,给战略投资人更好的投资机会,与公司一起成长。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