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 经济生活网-九游官网入口

  关于认知、行为和命运的关系,之前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意思是说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形成不同的习惯,习惯的差异引起性格的不同,最终造就不同的命运。

  最近听了周玲老师《认知觉醒》这本书,并查阅了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后才发现原来认知和行为中间还存在着情绪和感受两层,另外认知的背后还有觉察和人的感受性,而且这些东西都可以深挖到人的童年。

  行为的背后是情绪,情绪就是喜、怒、哀、惧,情绪负责给行为提供能量。情绪的背后是感受,感受就是爱恨情仇。

  人都是先有感受,也就是爱恨情仇,然后才会引发情绪,即喜怒哀惧,进而才出现相对应的行为,是给你一个吻,还是跟你吵一架呢?

  继续深挖下去。

  感受的背后是认知。认知就是人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想法,人们常说的三观不同实际指的就是认知不同。

  基于不同的认知,才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同样是只吃鱼头的妈妈,有的妈妈会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了牺牲,孩子是亏欠自己的,而有的妈妈就不会有这种感受。

  认知的背后是觉察。有的人有觉察力,能够经常观察自己的认知;有的人没有觉察力,不知道自己做得对错与否,也不会去审查和校正。

  继续深挖到底,觉察的背后是人的感受性,就是人感受快乐、痛苦的能力。这个最底层的感受性受童年的影响最大也最深。

  如果一个人童年经历快乐幸福的事情多,他感受幸福的能力就特别强。所以在他的一生中,外部世界在他眼里就全都是好的,人都是好人,事都是好事,这个世界简直不能再美好了。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童年受到的伤害和痛苦比较多,那他长大之后感受痛苦的能力就会特别强。在他眼中看见的就都是不好的东西,人也不好事也不好,什么都不好。

  有过幸福童年的人,他们对幸福的感知力特别强;他们也有良好的觉察性,觉察力很强;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进而有很好的自省的能力;他们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认知;在爱恨情仇感受中,他们感受到爱的能力就会很强;他们的情绪也都会是积极正向的;他们的行为也会是文明向上的;所以这样的人也都会养成好习惯;最终成就幸福快乐的一生。

  童年经历伤害和痛苦比较多的人,他们感受痛苦的能力强;他们自我觉察力就会差一些,眼中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错;进而形成认知偏差;在爱恨情仇感受中,他们对仇恨的感受能力强,对爱的感受能力差;这些都会造就他们的负面情绪会多一些;进而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接着形成一些坏习惯,最终造成暗淡晦涩的一生。

  李玫瑾老师是专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她有一个特别的发现,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少年犯或者成年罪犯,都有一个痛苦的童年。

  所以说一个人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悲观的,跟他童年的是痛苦多还是幸福多有直接关系。至此也就证明了“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此我们当家长的,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就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在抚养孩子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在童年能多多地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为了学习影响到孩子情绪甚至降低学习兴趣的行为一定是不划算的。

  如果说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很多负能量,那是因为我们的童年创伤在作祟,这也就说明了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但是我们需要尽量觉察自己,尽可能的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