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宫过年燃放鞭炮,一旦太监出“阴”招,制作炮仗的官员必受处罚
火药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很早就开始被用于制作鞭炮,正是由于鞭炮的诞生,也让节日“欢快”的气氛增添了不少。民间百姓燃放鞭炮过节,宫廷中更是如此,今天咱们就谈谈清宫中燃放鞭炮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随着污染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火灾发生,如今很多的城市都已经设立了限定燃放鞭炮的禁令,为的就是让市民有一个安全的过节环境,以确保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其实在清朝,对于燃放鞭炮来说也有相关的禁令,人们早就意识到了鞭炮的危险,毕竟古时的房屋大都是砖木结构,只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造成房子失火,这对于穷苦百姓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损失。清廷规定,除了除夕到正月十五这几天或者婚丧嫁娶可以燃放鞭炮外,其余的日子都禁放鞭炮,否则公差就会找上门来,拉着放鞭炮的人进衙门口打板子。皇宫中也是一样,虽然紫禁城气派繁华,可安全问题一样不容忽视。紫禁城中过春节,才可以燃放鞭炮,故此,不管是皇帝皇后还是太监侍卫,他们也都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欢娱机会。
宫廷中的鞭炮花样很多,除了满地红大挂鞭外,还有灯簾,花炮,烟火,山高水长盒子炮等。每到过节的时候,这些鞭炮都会有专门的太监在规定时间燃放,鞭炮燃起后,天空中彩花不断,把整个宫廷都包裹在一片火树银花中,让人目不暇接。据统计,光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宫廷中燃放的鞭炮数量就有30625件,其他的小爆竹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这么多的鞭炮到底从何而来呢?第一个来源是由两淮盐政司进呈,不过这些鞭炮作为民间制造,质量低劣花样又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只要数量上核对无误即可。第二个来源则是宫廷中专门设立的花炮作,这是宫廷消耗节日鞭炮的主要来源。其制作出来的鞭炮,不仅药量足响声大,花样也是缤纷复杂,颇受皇帝重视。既然是为皇家服务,鞭炮的质量必须要有保障,为此,清朝宫廷还专门设立了监造花炮处,用来监督年节时鞭炮的各项质量。一旦发现有人偷工减料或者办事马虎,肯定会一追到底,毕竟这些鞭炮都是给皇帝娘娘们直接观赏使用,若是稍有差池,恐怕乌纱帽不保,搞不好丢了小命也有可能。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让不少太监看到了一块“大肥肉”。当时两淮盐政司所进贡的鞭炮,都需要贴上封条署好进献人名字,运输到监造花炮处,进行储存以供年节使用。此时,太监们就会对这些朝廷大员进行敲诈,逼着对方给自己“孝敬”,有些人怕无事生非,一并送来了许多的银两,可有些官员却不信邪,非但不给银子,甚至还会多太监们爆粗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孝敬”了太监银子的这些官员,他们署名的花炮质量全部通过,而未“孝敬”银子的官员,其署名下的花炮,无一例外全部哑火。监造花炮处的官员,将情况在上报朝廷后,皇帝特派专门官员进行调查,最后将这些官员以“以次充好,蒙蔽圣听”的名义革职查办。这些被革职的官员怎么也想不通,为何自己的鞭炮会如此“不争气”?其实这都是太监们搞的鬼,为了教训一下“不懂事”的官员,他们总是会将“不懂事”官员署名下的鞭炮,置于阴暗潮湿的库房中,经过十天半月的存放,鞭炮就会受潮发霉,想要再燃放,简直势比登天。太监们的这种行径纵然可耻,可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朝廷,如果皇帝能够明察秋毫,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想必那些无辜的官员们也不会因此罢官,而那些朝廷的太监“蛀虫”们,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