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罗永浩:初代网红的错位人生 | 经济生活网-九游官网入口
对于区块链从业者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并非一个友好的年份,数字资产价格的崩塌,使得不少创业公司的存量现金遭遇脚斩,寿命也短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而当一些创业者企图求助于他们此前所鄙视的股权融资时,他们吃惊地发现,这个领域的日子目前也不好过。跨国贸易摩擦所导致的基础货币缩水,使得基金金主们的可调配资金明显下降,而技术方面的天花板,导致2018年的科创圈鲜有亮眼成果问世,多方合力的结果,就是股权投资对科创领域兴趣的明显冷却,而那些尚未获得稳定现金流、仍需资方浇灌的创业公司,瞬间如同被拔了管一般,陷入了贫血的危机。
在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当事者之一,便是罗永浩的锤子公司。2018年底,锤子公司接连被曝出供货困难、薪资拖欠等负面新闻,而作为锤子科技的掌门人罗永浩亦身处于舆论漩涡之中,一时间各类分析出不穷。
直到最近几天,事态才出现变化——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近日收购了锤子科技部分专利使用权,同时亦有批量锤子员工的劳动合同被转移至字节跳动处,以此作为该公司在硬件领域的布局。
虽然字节跳动是否会收购锤子的全部业务尚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锤子科技——这家在跌跌撞撞前行了6年多的公司,很可能将要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了。
鲜有人意识到,如果将锤子手机的发展历程看过一部电视剧的话,那这部电视剧只能算是“罗永浩人生系列”的第n部,也就是说,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系列事件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的起因,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毕竟,锤子手机这款产品受创始人的影响,比其他的品牌都要大很多。
在本期的文章中,笔者就将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位锤子手机创始人的前世与今生,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图: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颇具科技风范的锤子公司竟然会有这样一天
彪悍人生的注解:初代网红的自我修养
罗永浩出生于70年代的某个边陲小镇,在80年代文艺青年的幻想中,这种远离尘嚣的小城应该弥漫着文化交融的浪漫主义气息,然而罗永浩在回忆录中告诉人们,那是一个暴力倾向颇为严重的边缘地带,按照他的描述来推断,如果那个地方实现枪支解禁,怕是全城都会变成一个炮火连天的巷战阵地,而这样另类的刻板印象,与他的童年阴影不无关系。
在罗永浩的自述中,校园霸凌构成了他中学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过相关体验的读者应该不会忘记,在这类事件中,体弱和多嘴者往往是施暴者最主要的行动目标,罗永浩不幸两点全占,于是在学校里成为了经常挨揍的对象。
不过,体弱志坚的罗永浩并不甘心以一个散打沙包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他那些崇拜“社会人”的同乡一样,其内心深处始终对充满了血与火的古惑仔式阳刚人生的渴望。
好在当时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了唾手可得的诸多素材,于是,当我们纵观罗永浩后来对外宣称的自身经历便不难发现,这简直就是一部90年代社会的微缩动荡史,其中不仅包括了摆旧书摊、烤羊肉串这类“轻工业”,还包括工地筛沙、金属点焊等“重工业”。
更有甚者,其还曾涉及走私与传销等灰色生意,这段轻重兼顾、黑白通吃的故事,非常符合改开之后普罗大众对于高仓健式沧桑男人的浪漫想象,构成了其后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理论基础。
但是,正如诸多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一样,浪子必须及时回头才能实现金不换,否则就会从驰骋球场的白衣少年三井寿变成横死街头的无名黑帮小弟。而作为一个男人极为重要的分水岭。30岁堪称自我洗白的绝佳时机。
因此,当时年28岁的罗永浩眼见奔三之旅即将终场哨响时,瞬间感到了巨大的人生压力,然而,正如所有的产业转型都需要存在转型空间一样,自我洗白也要建立在能够找到正经工作的基础上。
罗永浩走马观花的经历固然多姿多彩,却成为了企业主眼中的致命缺点——那就是不够专注与缺乏积累。好在丰富的社会实践给了其足够的试错机会,使得他充分了解到了自己的擅长与爱好,并走投无路之时很快想到,在传销公司半年时间的讲师经历,是他前28年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光辉岁月,至少让其第一次感觉到了来自众多学员的爱戴。
于是在2000年,罗永浩将自己的口才能力与之前陆陆续续的英语学习历程结合起来,决定参加新东方的社会招聘,开启自己的人生转型历程。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是一场几乎没有悬念的对决。据部分网友后来透露,罗永浩在笔试环节便不幸惨遭淘汰。尽管此种说法并未得到罗永浩本人的承认,但综合当时的大环境来看,这一情况不仅可信度颇高,而且毫不令人感到意外——2000年的中国正赶上第一波海归回国潮,包括李彦宏在内、大批英语流利的藤校生要么归国创业,要么入驻外企在中国的各个关键岗位,轻松夺走了国产高校精英们最初的梦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东方的英语教师职位便成为了很多“外企梦者”退而求其次的第二选择,在这些经受过正规外语教育训练的人面前,只有“三流私立英语学校三个月基础课”【注:罗永浩自称】外加自学成才的罗永浩犹如民间业余军迷面对海军陆战队老兵一般,刚比划几个回合,就被对方干净利落地一枪挑落马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新东方之战的挫败,使得在洗白之路上初出茅庐的罗永浩惨遭当头一棒,人生也因“开门黑”而一度陷入危机,不过,正如“危机”一词中融合了“危险”与“机遇”一样,面对普通人往往抱头沮丧的困境,罗永浩奇迹般地触底反弹,成功地发动了一场绝地大反击,神奇地进入了新东方,并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
至于个中用了什么途径,传言颇多,罗本人及众多观众们所倾向的,是一个颇有《青年文摘》之风的说法——亦即罗永浩给俞敏洪写了一封信,并通过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在最终打动了对方的同时,就此开启了一段颇为传奇的旅程。
图:早在给俞敏洪的自荐信中,罗永浩便体现出了“不走寻常路”的风格
新东方的发迹:时代拐点,剑走偏锋
进入新东方的历程固然坎坷无比,但对罗永浩来说,这可能是是他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也是回报最高的一次投资,后来的事实证明,新东方成为了罗永浩人生飞跃最重要的一个平台。
虽然从专业素养上看,他的初中学历在同事的金牌名校面前如同纸糊盾牌一般不具备竞争力,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与背景,却成为了他事业的最大推手——在2000年左右时,高知分子的总体社会地位其实并不如现在这般吃香,甚至连发轫于底层的草根英雄也比不过,正所谓“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在形形色色的民间传说里,他们更多地是以陪衬草根英雄的准反面配角形象出现,比如说博士毕业的x收入惨遭隔壁小学文化的y碾压十几倍等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往往是在稳定的社会规则框架下按部就班,而草根英雄的理论更倾向于无视现有的社会规则,在其覆盖不到的死角、甚至直接通过对其进行曲解来巧取豪夺,在当时社会诸多机制框架还不甚完善的情况下,俨然后者的观点更得人心也更有效果,更何况对规则的藐视,往往免不了与现有既得利益者的斗智斗勇,其中充斥着“市民式智慧”的故事情节,亦深受熏陶于都市传奇与通俗小说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在这样的情况下,颇有草根气质的罗永浩虽然英语水平虽然不足以突破新东方的笔试,但却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打造了独树一帜的“罗氏独门课程”,这门课的核心竞争力与英语教学并无太大关联,主要是罗永浩将自己通过丰富阅历而积累下来的人生经验,以中文段子的前端产品形式呈现给用户。
在当时互联网尚未大面积普及、提倡专注的“1万个小时”理论也还没得到完全认可的背景下,这种“久战沙场型男人”的跨界形象大受少男少女欢迎。尤其是对于有过传销讲师经验、口才颇佳的罗永浩来说,俘获这些不谙世事年轻学生的崇拜之心,简直如同瓮中捉鳖一般不费吹灰之力。
果然,他的课程被学生接二连三的好评刷爆,而其本人在进入了新东方高层与普罗大众视线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代网红,就此实现了物质财富与社会影响力的从零到一。
图:与区块链行业的名人李笑来一样,罗永浩也是新东方三大网红之一,有趣的是,两人还是同乡
罗永浩在社会上的暴得大名,标志着其离职也基本进入了倒计时。实际上,新东方作为罗永浩自我洗白的第一站,注定只是其进入主流社会的踏板。以“打架走私好男人”为傲的浪子,向来就没法“找个好活就干了吧”,在躁动之心的鼓动下,离开至多只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作为吃流量饭起家的超级大ip,罗永浩并不愿意悄无声息地退隐山林,他抓住舆论自古以来同情弱者的的心理,在离职之余公开炮轰老东家,宣称新东方是“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小布尔乔亚,以唯利是图的商业机构之核贩卖理想主义的画皮,而自己作为“仗义每从屠狗辈”的草根代言人,对这种内外不一的行为特别反感,因此分道扬镳也是必然的选择。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就连俞敏洪最后都不得不出来澄清,虽然外界对此评价两极,但罗永浩已然在纷扰的争论之中依然达到了目的——那就是通过创造新闻事件,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关注度,并将这些流量变现后,灌注到自己接下来的一系列创业项目当中。
牛博网之陨:死得其时的当年之勇
在离开了新东方的束缚之后,罗永浩凭借从中获得的诸多资本,随即醉心于建设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而第一个项目,则是致力于打造“知识分子自由圣地”的牛博网,凭借“言无忌”的招牌,牛博网吸引了一大批热爱“不在其位,欲谋其政”的公众意见领袖,以及他们谈论国事欲望同样强烈的众多读者,这种指数级的流量汇聚,使得牛博网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论坛之一。
从理论上来讲,由于罗永浩的kol出身,他做这种kol的生产基地,应该是最擅长、也最有前途的事情,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主观爱好与客观趋势重合的现象,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难得与可贵。然而问题在于:罗永浩在这一时期开始暴露出自己在企业经营上的天花板:按理来说,当一个人事业做得越大,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越多时,为人处世就越应该谨小慎微,进而在各方利益集团间努力保持平衡,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商业领域,表现得没个性很多时候要比有个性要安全得多。坊间所谓“和气生财”,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马云早年虽然也给人一种“大嘴巴”的张扬印象,但却甚少针对具体某个人公开开炮,尤其是近年来事业越做越大,更是愈加谨言慎行。
但是,罗永浩却不然,作为当时中国互联网kol最大基地的掌门人,他并不会在商言商,而依旧维持着网红与kol的作风,管你是作者、读者、甚至是自己的合伙人,只要是他看着不爽的,就会亲自下场大喷口水、甚至动用某些特殊权限。
这种习性在限制了其深度社交圈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事业埋下了不安定因素——你很难想象,新浪微博的创始人会亲自下场跟网民互相炮轰,在说不过别人后还会就地禁言封号。
然而类似的事情,在罗永浩身上都发生了。
剑拔弩张之下,一批知名作者、连同追随他们的众多用户纷纷出走牛博,眼见此景,一名专栏作者哀叹道:“我对因为种种理由而出走或淡出的作者,非常惋惜。那是牛博的不可挽回的伤口,也是老罗彪悍人生中无可补救的缺憾。”罗永浩闻言后反唇相讥:“我相信到牛博倒闭的那天,我数着它的伤口,会发现这些伤口全都是傻x和糊涂蛋造成的。”
图:牛博网曾经是无数早期互联网文艺青年的回忆
在这样的情况下,牛博的败局实际上很早之前就注定了,如果它能够存活到现在,大几率会被后来崛起的人人网、新浪微博、以及各种垂直型网络社区打得一塌糊涂,然而,它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2009年,因言论尺度过大,牛博网的境内域名遭到屏蔽,虽然其旋即于境外开设了名为“牛博国际”的第二基地,但效果欠佳,流量骤降八成。而随着罗永浩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老罗英语”,“牛博网”的品牌日趋凋零,最终于2013年彻底关闭。
在牛博网关站的消息传出后,很多网民都表示了自己的怀念与惋惜之情。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反而可能是它最好的一种结局:来自不可抗力的因素,在给牛博网与罗永浩贴上了“悲情英雄”的标签、为人们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掩盖了罗永浩在牛博网经营中的一系列缺陷——那就是他在当时并不具备一个成熟企业家所具备的一系列特质。就其创办“牛博”时的网络影响力,外加同期其他互联网大厂的发展困境。
不夸张地讲,如果策略得当,“牛博”系列日后未必不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品牌,然而其非但并未做大,甚至都没能以较好的估值身许于其他巨头,这固然与互联网社交转型的大环境有关,但罗永浩的性格弱点与不善经营也难以免责。只是在罗永浩自带的感性光环中,彼时的吃瓜群众们大多忙着沉浸在伤感情绪中难以自拔,而鲜少有人考虑到这一点,如此一来,当罗永浩在牛博网关站后、再度向大众售卖他的另一款产品时,人们便开始以极大的热情跑步入场,而正是在这款产品中,他们最终见识到了罗永浩真正的经营实力。
这就是当下妇孺皆知的手机品牌——“锤子”。
锤子的轮回:网红易红,创业难创
在上面的描述中我们曾经提到过:作为一名营销大师,罗永浩非常懂得如何利用关键的时间点来为自己造势:在从新东方离职时,他通过炮轰老东家来获取关注,当牛博关站时,又点燃了老网民们的怀旧浪潮,而今推出锤子这款重磅产品,罗永浩自然不甘心低调起势,他计划用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将“锤子”一词牢牢印入所有人的脑海中。
而纵观彼时的舆论场,唯有网络互撕能吸人眼球,罗永浩环顾四周,选择了气质坚硬的百年工业大厂西门子作为祭旗对象,而实施的方式也是惊为天人——2011年11月,罗永浩以“冰箱质量有问题”为由,在北京西门子总部楼前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权行动,而维权的方式则异常另类:用锤子一口气砸坏三台买来的冰箱,一时间引爆舆论。罗永浩凭借以小博大的屠龙勇士形象,如愿吸引海量关注,亦引发部分消费者共鸣,风头一时无二,眼见时机成熟,次年5月,罗永浩注册“锤子科技”,同时宣布进军手机制造市场,成为彼时科技领域的最热门话题。
图:罗永浩一定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会有人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他推出的手机
严格来说,虽然罗永浩并未指出“锤子砸冰箱”和“做锤子手机”两件事之间有着直接关联,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正是因为砸冰箱事件的发生,才让他们对“锤子手机”印象极为深刻。
可以说,这两件事的发展与连接堪称一气呵成,整个过程无缝对接、流畅无比,堪称营销行业的教科书式典范。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锤子”的品牌一时间红得发紫,所有人都在等着罗永浩的cd冷却时间结束后,释放出那个名为“锤子手机”的大招。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大招的承受者,并非罗永浩所多次针对的苹果以及其他手机厂商,而是他自己以及众多的支持者们。
具体来看,对于锤子这款产品,坊间一般有一个最大的共识,那就是他的知名度与市占率远远不成比例。
一般来说,中国的手机用户江湖往往活跃着这样几个群体:花粉、果粉、米粉、锤粉等,也就是华为、苹果、小米和锤子手机的粉丝,如果仅从这种榜单上来看,外行人肯定会觉得锤子手机已经是能与前三个一线选手并驾齐驱的品牌,然而事实是:锤子手机的销量在第二阵营中也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平庸的水平,那如此庞大的锤粉群体是从何而来的?
这一问题的答案总体看来颇为魔幻:他们很多人其实并不是锤子的用户,而仅仅是罗永浩的粉丝,准确的讲是那种崇拜程度比较中游的粉丝,他们对罗永浩其人赞誉有加,也愿意为了其酷似向上的发布会而掏钱买票,但当真正选择自己手机的时候,他们却会一股脑的扑向其他的品牌,高呼“真香”,换句话说,锤子手机的支持者大多都是对于罗永浩“半铁不铁”的那种粉丝,网上声援你可以,但现实中买单则另议。至于罗永浩最坚定的、愿意为其产品掏腰包的那批支持者,很多都在购买了锤子手机后直接就地倒戈,成为了这一品牌的铁杆反对者。
表: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手机市场销量,锤子不在前几名之列
铁杆锤粉们的跳反是并不是毫无来由的,作为一款已经推出数年之久的系列产品,锤子手机虽然自诞生起,便主打“工匠精神”以及“情怀”的招牌,然而讽刺的是,其最为用户诟病之处却恰恰是其产品质量问题,包括碎屏、屏幕开胶、镜头磨损、信号差等山寨机的缺点,部分锤子机型几乎一个都不少,让很多取货到手的用户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拿错了货。除此之外,短期内降价幅度过大、以及多次长期跳票的行为,更是如同火上浇油,让诸多锤子手机的铁杆粉丝暴跳如雷。
2018年8月,部分忍无可忍的锤子手机用户公开宣称,即将在锤子科技门口用锤子砸掉自己所购买的五部锤子系列手机,一时间引发科技圈众多关注,这种感觉就好像罗永浩在2011年射出的子弹,在2018年的时候居然击中了自己,让很多群众在大快朵颐地吃瓜之余,亦察觉到命运轮回的荒诞感与幽默感。
事实上,锤子手机的窘境,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罗永浩作为一个善于指点江山的意见领袖,在企业运营方面并不擅长的结果,他的构建能力主要体现在察觉出一个复杂系统中的不完善之处之后、来撰写文章进行驳斥这种事上,但若让他自己搭建一个同样复杂的系统,却往往会表现得无能为力。
如果说牛博网的壮烈结局掩盖了他此前诸多的失误,那这些缺陷在锤子手机中就完全暴露了出来,作为kol,他的世界观异常简单,看谁不爽就直接批驳,这种“想啥说啥”的习惯固然逞了一时口舌之快,却也给未来之路挖下了大坑,让其大大低估了世界、尤其是实体产业经营的复杂程度。
锤子与代工厂的不稳定关系所导致的供应链变数、工业设计与可制造性的脱节、以及在品牌营销上多次发出的欠考虑言论,都是这种缺陷的具体外在表现。最终在产品口碑的螺旋式崩塌中,愿意给锤子公司提供融资的人越来越少,而其也就此迎来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结局。
罗永浩的故事,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这个“结束”不仅仅指的时本文、同时也指的是他本人在手机市场上的创业传奇。事实上,即便是锤子能够继续获得融资,可以肯定的是,在手机市场上基本也很难再有起色,至于去年在“王峰十问”中所提到的区块链手机,大概也只是一个幌子,凭借人们对罗永浩的了解,他现在是否记得自己说过这句话可能都存疑。
而即便能够全身而退,过去几年的节节败绩,也是他从商以来挥之不去的槽点。作为一个已经积累多年、年近半百的人,罗永浩现在可以顺利变现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口才能力,这使得他更像是一名网红,而不像是一个企业家,实际上,他的天花板更贴近于一名负责营销与品牌的副总裁、而非统筹全军的重资产型企业董事长。
他可能早就在潜意识里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因为未尝明显的败绩,始终不愿承认这一点,于是试图通过投身实体产业来证明自己,然而问题在于,他此前的成功,与其说是自身的魅力,不如说是时代的红利。
当时代的浪潮随着手机市场的萎缩而褪去,罗永浩最终发现,他所能留下的社会遗产,大概只有诸多的网络段子与一个错位的人生典例,提醒着那些壮志凌云的英雄少年:当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硬要想要去做自己所不合适的事情时,究竟会得到什么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