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 | 连续十年上榜,南京何以成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高歌猛进的创新之城、古今交融的魅力之都……在无数形容南京的词汇中,有一个词,能将南京千百年的历史、兼容并包的文化概括,那就是——博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在十年的关口往前看,更高品质的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是南京对“博爱”的全新注脚。在连续十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南京,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用日常点滴演绎着“博爱之都”的现代故事。
保障全覆盖的“托底之城”
“我和家人游玩了玄武湖,回家后一起包饺子。”“我去了市区的餐厅,最喜欢吃那道红烧鸡。”“我看了中央台的电视剧,剧情可精彩了,我说给你们听……”
每周一早晨,推开江北新区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的门,你都能听见一段段温馨的周末生活分享。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不起眼的日常,对于残疾人来说,走出家门、享受生活的背后,倾注了无数人的努力。
2013年,33岁的朱军林创办太阳花残疾人之家。那年,泰山新村的一间小民房里,二三十位残友挤在一起,择菜做饭。如今,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几经蝶变,服务上万人次,已成南京残疾人群体中无人不知的“金字招牌”。从生活技能培训,到辅助就业,再到刺绣、剪纸等非遗传承,每一个从“太阳花”走出去的残疾人,都开朗融入社会。
对特殊群体的态度,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尺度。这些年,南京残疾人的需求得到社会重视。来到公共场所,残障人士友好的通道和卫生间越来越多;走在街上,路人总是投来善意和尊重的目光……交友、就业、旅游,残疾人不再坐在家里,而是走出门去,与城市发生联系。
在南京,“安得广厦千万间”不是一种浪漫的想象,而是托稳幸福生活的基础。
两年前,鼓楼区的方琳住进栖霞区凤康园小区的公租房。推开门,新家窗明几净,设备完善,她每月只需花费200元就能住上50平方米的房子。
2011年,南京人均住房面积是29.1平方米,如今已增至40.7平方米。全市累计超87万户通过住房保障改善居住条件,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8%。
今年初,江北新区人才公寓、江宁区将军大道人才公寓等7个项目集中交付,共提供9883套房源。截至去年底,南京已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94个,共计4.1万多套(间)。
如果说解决上万人的住房问题是“大事”,那么紧跟时事变化的“小情”,也被南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8月12日,南京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家家户户在空调房里享受凉爽时,全市5.4万余低保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中,部分群众舍不得用空调、电扇。白天尚可以在防空洞等场所避暑,燥热的夜晚如何度过?南京民政部门对全市低保家庭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一次性补贴65度电费,加上每月长期减免的15度电,这80度电有效降低困难群众的防暑降温成本。
真心实意的付出,真金白银的投入,演绎着博爱南京的广度与深度。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截至目前,南京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4.9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2019年以来,南京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持续稳定在60%以上,累计惠及约17万人,赔付金额21亿元;低保标准从2012年城市420-540元/月、农村370-520元/月提高到今年城乡统一的1030元/月,位居全省前列,特困供养对象、困难残疾人等标准相应提高,惠及困难群众约8.56万人。
在南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稳稳的幸福”。
心怀关切的“均等之城”
九月,琅琅书声是城市最动听的音符。过去十年,南京教育学龄人口从71万人增加到107万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同滋润的雨露,呵护每一棵幼苗,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
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终身教育的开端从幼儿园开始。家住南京六合区方山村的徐上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南京打工,平日只有爷爷奶奶照顾。两位老人盼着孩子能上好的幼儿园,看到家门口幼儿园修葺一新,他们很激动。“村子幼儿园办学条件很好,不管硬件设施,还是教学水平,都比以前好太多,我们也不用费力地把孩子送到街镇上的幼儿园。”
随着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持续增加,城市教育资源配置面临新挑战。十年来,南京幼儿园新增学位超13万个,省市优质园覆盖率提高到92.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9.2%,一串串数字编写着南京的“教育密码”,一流的教育才能彰显一流城市的气质。
下午4点半,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操场和教室里,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少儿编程、排球、水墨画……十几种社团课为孩子们定制专属的快乐时光,学校还开设“爱心守护站”托管服务,家长最迟可下午6点来校接孩子。
教育要公平,入学得透明,家长才放心。
9月1日清晨,南京软件谷第二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带着满满的期待,走入校门。就在开学前十天,在雨花台区教育局领导、校领导及新生家长的共同见证下,经现场随机抽签,新一批一年级新生“均衡分班”仪式顺利完成。
过去十年,南京教育经费总投入从162.74亿元增加到432.75亿元;基础教育专任教师从5.46万名增加到8.49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超2.65万人次;去年秋季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
走入校园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躺在病床上的孩子也被这座城市惦记。
今年初,南京儿童医院为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一岁幼儿睿睿打出南京医保可报销的“诺西那生钠”第一针。这支一针曾达70万元的天价罕见病用药,经国家医保部门谈判,第一年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约4万元,“南京宁惠保”保障后,个人自付约2.18万元,保障比例在90%左右,极大降低患者负担。
医疗资源的持续投入,服务体系的日益健全,让老百姓更有“医”靠。近年来,南京医疗卫生机构由2268个增加到3451个,医疗机构床位数由3.45万张增加到6.61万张;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床位数由5.42张增加到7.01张,执业(助理)医师由2.71人增加到4.17人,注册护士由3.29人增加到5.08人,均位居全省首位;人均期望寿命从79.31岁提高到84.07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服务全周期的“友好之城”
“有什么需要尽可联系九游官网入口,一起早日回家。”今年8月,一封言语朴实亲切的《致在海南南京游客的一封信》刷爆网络。8万多游客因疫情滞留海南三亚时,南京包机接回其中所有的南京游客。
南京曾被叫作“江宁”,取“江南永世安宁”之意。今日南京正全力守护着每个人的“安宁”。
鼓楼区镇江路智慧邻里中心门前,有个3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鲜花店、果蔬店琳琅满目,白发老人在石桌前屏气凝神地下棋,回龙桥小学传来琅琅书声……
沿着那条只有一辆车宽的小路往前走几百米,从学校到药店,从五金店到菜市场……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的日常生活所需。这就是南京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到今年底,南京将新建或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0个,发展社区品牌连锁店1000个。到2025年,全市新建或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80个,发展社区品牌连锁店4000个。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未来,在每个南京人的家门口,各年龄区间的生活空间会高度契合,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鸿沟被逐渐填平。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南京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8万人,占18.98%。不得不承认的是,南京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但值得骄傲的是,南京的养老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9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南京养老服务满意度排名第一;南京“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
在厨房里加装煤气报警器、在卫生间安装防滑垫、在床边配置助力扶手……2020年以来,南京连续三年将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逐渐把服务对象扩大至年满65周岁老年人家庭,将政府养老扶助对象家庭改造标准从2016年每户500元提高到今年每户3000元,改造费用由财政补贴50%。
这个项目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今年,南京已申请家庭适老化改造3840户,将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
让“友好”蔚然成风需要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2019年7月,南京启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志愿者年轻时参加服务,到年满60周岁及以上直系亲属需要服务时,可用之前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的模式。
截至今年7月初,南京申请注册志愿者超5.7万人,平均每天有1000名志愿者上门,帮助老人做家务、送餐、买菜。高校大学生成为服务主力军之一,他们为老人打开一扇接触新世界的窗户,老人也向年轻人分享人生经验和满溢的爱。
“时间银行”志愿者已成为南京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青年与老人的互助超越年龄,无论选一地逐梦,还是择一城终老,来到南京,友好的氛围总会与你撞个满怀。
让人人出彩的“机遇之城”
城市因青年而兴,因青春而活。对南京来说,青年人是这座创新名城最宝贵的财富。帮助青年人在南京安居乐业,直接影响城市的未来。
8月仲夏,一场“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招聘会让毕业生与企业“双向奔赴”。区别于以往,不仅有6家企业在线下带来297个岗位,鼓楼区、玄武区人社局局长直播带岗。市、区联动直播,2小时吸引近13万人次观看。
城市对青年全力托举,青年为城市创造未来。过去四年,南京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逾175万人,引领大学生创业3万余人。
数字的背后是温暖人心的南京“民生清单”:2016年起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2018年大力实施“宁聚计划”,升级实施“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创新开展“宁聚”十项行动……截至今年一季度,南京已为23.5万高校毕业生累计发放租房补贴23.9亿元。
在南京,有一群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他们把创意变为现实,把校园当作梦开始的地方,成为“城市合伙人”。
在屏幕“云端”,南京会动科技创始人王哲推出互动视频创作平台“飞咔”。视频在实时播放过程中,根据用户对场景、角色、人物的不同选择,可自主决定剧情走向。
25岁的王哲正在读硕士研究生,早在2018年就成立工作室。目前,会动科技已获2500万元估值投资。他坦言,首次创业,就从政府和学校领到20万元创业基金,这让他更加坚定地扎根南京创业圆梦。
9月2日,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2》报告。南京综合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已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6。值得注意的是,南京“交通和城市规划”“智力资本”表现突出,今年分列全国第1、第5。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显示,在监测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个城市中,南京总体满意度83.85分,排名全国第一。
秦淮河畔,诗书相伴;六朝古都,烟火人间。一代代接力,南京把博爱谱进城市的基因序列中。
延伸阅读
2296名!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全部选出(附名单)
吴政隆许昆林会见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
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撰稿 新华日报见习记者 徐晋 陈雨薇
图片 新华日报 视觉中国
编辑 方思伟
值班主编 孙巡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九游官网入口的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责任编辑: